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

維基經濟對台灣專利發展的啟示

(改寫自「數位時代」第一五一期原作者文章之一部分)
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輸出國之一,其中專利授權佔了很重要的比重,而且一直有著顯著的出超。這項訊息標誌著開發國家在國際收支帳面上和開發中國家的不同。我們都知道,台灣也是專利製造的重要國家,那麼台灣製造專利和美國有什麼不同呢﹖我們先不談專利內容或品質等問題﹐重點是在專利管理上﹐兩個國家確實表現了不同的風格。主要的不同點在於美國重視管理上的創新﹐並且將管理創新運用在專利上。而維基經濟裡的商業機制提供了專利管理的新視野。


我們先來看看台灣的專利授權。以工研院為例,它運用專利授權獲得商機的途徑很多,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幾種﹕將研發出的專利選擇性地開放給台灣的中小企業,等到企業運用該專利賺錢之後,工研院再抽取權利金。第二,工研院和其他單位形成策略聯盟,共同開發專利,成果則由聯盟成員分享。第三,工研院和其他機構各自發展出專利,將互利的專利集結成為portfolio 出售。第四,工研院也會自行購買專利,再將買得的專利放置在portfolio之中出售。

這幾種專利轉移的方式都比較傳統﹐基本上並沒有觸動到維基經濟的機制。但美國公司在專利的轉移上卻有著新穎的作法﹐例如寶僑的例子就讓人印象深刻。

寶僑(P&G)其中一項產品是風靡台灣和中國市場的SK-II 。寶僑經營所有的產品都跟SK-II一樣,它先發展專利,接著將專利運用在產品上,成了產品的特色與宣傳重點。寶僑公司在九○年代為止,大約花了一億五千萬美金發展專利,但真正開發成為產品的不到百分之十。換句話說,對重視研發的寶僑﹑甚至絕大多數公司而言,專利的使用效率是極低的。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專利﹐在當前的商業前提之下,可以說比發展專利更為重要。用長尾效應的術語來說,就是怎樣將「長尾」包絡的效用全部收歸己有﹐而不只是靠最有利潤的幾項產品,支持全公司的生存。

寶僑讓專利有效運用的作法之一是藉由yet2.com這個平台,公佈其專利,讓小公司利用其專利發展產品。這樣的平台表面上看來和一般的虛擬市集沒有什麼兩樣﹐但重點是交易的標的是專利。一般的市場或虛擬市場基本上是個交易平台﹐如此而已﹐但專利的交易平台卻涉及許多共同合作﹐因為每一項專利都是特殊的產品﹐而且需要專門學問才知道如何最有效地利用。

對寶僑和買寶僑專利的公司而言,維基經濟為它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、另類的參與經濟﹕第一,過去寶僑的專利絕大多數無法有效運用,維基經濟之後可以了。第二,過去小公司絕難取得大公司發展出的專利開發產品,但如今可能了。第三,透過專利的分享,大小公司得以合作,而此一合作是以全球為平臺。反過來看,寶僑的七千五百多名研究人員未必能夠順利解決所有技術問題,而該公司也會將問題張貼在網路上,等待有心人解決。這種操作方式也造就不少成功案例,如歐蕾醒活換膚霜(Olay Regenerist)、克瑞斯旋轉牙刷(Crest Spin-Brush)、新時代品客洋芋片(Pringles)等。

寶僑的例子就說明了維基經濟在台灣的運用方式之一﹕專利買賣。專利授權機關如工研院可以將專利交易的平臺全球化、長尾化。全球化的意思是將整個交易市場開放到全球﹐而不限於有限的客戶群。長尾化的意義則是藉由網路增加各項專利產品的能見度﹐使得比較冷門的專利也可以有市場潛力。

事實上維基經濟的層面很廣﹐專利只是某種運用。如果我們只把維基經濟限定於專利開發的領域裡﹐那一樣無法窺探維基經濟的全面影響。因此﹐如何將維基經濟特有的性質運用在其他領域中,是探索未來經濟的一把鑰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