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

維基經濟將Web 2.0商業具體化

(改寫自「數位時代」第一五一期原作者文章之一部分)
維基經濟(wikinomics)一詞源自於維基百科Wikipedia。維基百科和其他的百科全書有個根本的不同,除了是線上版本之外,就是所有編修者來自全球。他們自由地編寫他們了解的知識,不需要經過主編的許可或查證,之間也沒有任何協調工作。這種編輯方式,我們稱為巨群協作(mass collaboration)。Mass一詞也可以翻譯為集體,但無論任何百科全書,都是集體的智慧結晶,所以如果只說集體協作,是無法表現維基百科上述特徵的。


巨群協作是維基百科的基礎,而維基經濟則是將巨群協作的定義無限擴張到各商業領域,並且看做經濟現象,
甚至經濟規律來研究。就如同在「Web 2.0 的深層意義」一文所說的,科技發展如果足夠量大,就可能形成新的經濟體系。而「維基經濟」一書的中心概念就是藉由Web 2.0的發展脈絡,認識到維基經濟所形成的新的商業機制。如果讀者可以舉一反三,就能夠思考如何利用此一商業機制打下新的利潤基礎。

事實上,許多企業已經開始運用維基經濟的特性開始獲利。例如加拿大有家快要倒閉的金礦公司,Goldcorp,原先已經無能為力開發新的金礦。此時,執行長尤恩(Rob McEwen)從Linux的開放原始碼(Open Source)得到靈感。他打破中國人習以為常的「祖傳秘方」的觀念,將其擁有的礦產位置和相關地理資料公佈於世,讓全世界幫忙尋找新的礦源。計劃剛提出時,許多人以為他瘋了,但事後證明,集體協作幫助Goldcorp節省了三年探戡的時間。礦冶是所有行業中最保守、且高度重視商業機密的產業。如果這樣的產業都可以放棄一些專屬機密,以全球為助力來共同經營、分享利益,那麼有什麼產業不行呢?

由此也可知,集體協作不僅是縱向的,也是橫向的。意思是,集體協作不僅在典型的產業如傳播、Blog等可深入到全球使用者,讓youTube或無名小站成為閃亮新星;也可以跨越鴻溝,適用於所有產業。換言之,維基經濟不僅利用了長尾理論,更將長尾由線性伸張,擴展為平面外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