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

開放式商業模型不等於產學合作

原載《經濟日報》

去年十月《開放式商業模型》與《開放式創新》二書的作者 Henry Chesbrough 來台,企業界於是廣泛討論「開放」。有些人開始類比,看台灣那些企業稱得上「開放」,並進一步將台灣廣泛實行的建教合作與開放式商業模型劃上等號、甚至以為上下游廠商的聯繫也成了開放式商業模型的一種執行方式。

如果這樣的類比是對的,那麼 Chesbrough 也不需要大費周章,以兩本書的篇幅大力提倡這個概念了。開放式商業模型是個全新的概念。台灣過去沒有,現在恐怕也未必有。

開放式商業模型的精髓在於提供創新的源泉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無論產學合作多麼地火熱、跨公司的結盟如何地蓬勃,如果缺乏了這個因素,都是在舊有的商業模型裡打轉。

什麼是「提供創新的源泉」?我們都承認,創新是當前企業生存的不二法門。但為什麼某些公司可以經常創新,某些公司卻不能?為什麼對某些公司而言,創新是自然而然的事;對另一公司而言,創新卻必須是老闆鞭策的結果?這關鍵點就在於企業是否形成一種創新的文化。企業固然可以有許多方法塑造創新的文化,但開放式商業模型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方法。

開放式商業模型可以說是一種企業的聯邦民主制度。它將經濟學上「看不見的手」的道理運用在企業之上。eBay 可以說是一個最簡單、最典型的開放式商業模型。他提供一個平台,讓小本生意者成為 eBay 大家庭的一分子。eBay 幾乎不干涉賣方從事什麼生意。於是有點子的人藉由 eBay 實踐自己的創意構想。由此看來,eBay 和賣家雖然沒有公司或結盟的形式,但實際上已經形成「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」的共生體。

Intel 提供了另外一種形式的開放創新,可以說是「居其所而眾星拱之」。許多人以為 Intel 是研發公司,但其實它絕大多數的研發都由大小不等的夥伴完成,他掌握著投資最高的生產線,以及開疆拓土,開發新的、開放式創新的生態環境,例如大連。而 Proctor & Gamble 和 Google 的模式則運用集體協作,讓全世界成為它的研發平台。可以說是「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私」。

開放式創新為科技公司採用,但它的影響不僅是科技發展。如果類似的觀念運用在一般公司組織、甚至公共行政,那更將是一片遠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