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

哈佛大學在倫理教育上的實踐

一九八七年,哈佛大學成立了倫理中心(Edmond J. Safra Center for Ethics)。社會變得愈來愈複雜,倫理的問題也愈來愈多樣,因此哈佛大學決定成立此一中心,以因應各個學科在「實踐倫理」(Practical Ethics)上的需求。這個中心的核心是提供學者在倫理問題上學習一年,使得學者知道如何教導學生、或寫出文章指導讀者在專業生活與公共生活上實踐倫理。

哈佛的倫理中心強調的是「實踐倫理」,而不是一般的生活倫理。倫理中心成立之始並不預設任何教條,也不規劃一定的方針實踐倫理。但經過二十年的演繹,倫理中心慢慢發現「實踐倫理」值得學界重視。

「實踐倫理」的第一個特徵就是「實踐」。倫理是一個哲學命題,但在現代社會中,此一哲學命題並不容易直接應用在特定的問題或政策上。例如,一些哲學命題彼此往往互相矛盾:一名律師如果遵循忠誠原則(principle of loyalty)的話,必須盡力替罪犯辯護,但是依據誠實原則(principle of veracity),他必須說出罪犯的罪行。以此類推,「實踐倫理」試圖解釋、解決許多矛盾:專業職責與一般道德規律的矛盾、因為對於某專業目的的認知不同而形成對專業角色扮演上的矛盾、專業在公共利益上的矛盾、專業權威的合理性、專業職責等。

「實踐倫理」的第二個特徵是就是倫理與機構的關聯性。一般我們談倫理的時候,往往將重點放在人與人間的關係或是全體社會的福祉,卻忽略了在個人與全社會間有無數機構的存在。例如,在討論醫療倫理的時候,我們不能只討論醫生與病人的倫理關係,也不能只討論整個醫療政策的正當性,還要考慮所謂的「醫院倫理」。「醫院倫理」的一個例子就是當病床短缺時,醫院應該如何將病床分配到加護病房,此一分配的倫理基礎何在? 「實踐倫理」的第三個特徵是她的政治意涵。例如誰決定倫理該怎麽做,這就是個政治問題。例如贊成廢死刑者,有一定的倫理基礎;而反對的也有其道理。所以在法律的實踐上是否應該廢除死刑,就是個政治議題。又如某個職業的倫理怎麽決定,也是個政治議題。許多職業的倫理已經不是從事者自我規範,而受到國家或是人民的制約。例如在臺灣,醫療從業人員的薪資一大部分就不是自己決定的,而由健保當局決定。當下的一個重要的「實踐倫理」議題就是如何平衡職業的自主性,讓某行業的從業人員可以自主地制定自己的倫理,但又讓全社會可以參與這個制定過程,使得該行業的倫理規範也符合大眾的利益。

除了哈佛大學的倫理中心以外,哈佛大學的各個學院也都有自己教育和管理倫理的機制。例如,醫學院設立了醫學倫理部(Division of Medical Ethics)。該部門的目的是讓醫學院相關人士更廣泛地體認了解醫學中倫理、道德、社會的問題。其他各學院也都制定各自實踐倫理教育的方式。

哈佛法學院要求學生必須學習一門關於倫理的課程,而該課程已成為法學院最叫好的課之一。這門課有三大目標:第一,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,需要面對哪些倫理抉擇。第二,檢視法學這門職業的結構與思想泉源。第三,思索律師在法學界內外的形象。法學院在倫理議題上不只一門課,而所有關於倫理的課程都鼓勵學生深思道德的兩難,例如上述律師面對罪犯辯護就是一個例子。

管理離不開倫理,哈佛商學院自然也在倫理教育上著墨不少。哈佛商學院MBA一年級的學生都必須要修一門課:《領導與公司責任》(Leadership and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)。這門課主要討論公司領導人面對的各種在倫理上、經濟上、法律上的責任問題、及如何在這些複雜的問題之下做出決策。該學院出版了無數關於商業倫理的案例與書籍。其中佩恩(Lynn Sharp Paine)教授的一本書:《價值轉移——公司爲什麽應該融入社會與財務責任,以達成較好的表現》(Value Shift: Why Companies Must Merge Social and Financial Imperatives to Achieve Superior Performance),獲得極高的評價。該書論證,灌注倫理標準於治理與領導之中的公司,財務表現比較傑出。該書被Library Journal提名為二〇〇三年最好的商業書之一,並且被Soundview Executive Book Summaries選為十大商業好書之一。 國人比較熟知的《正義》,是哈佛人文科學院(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)的著名課程,由政治哲學家桑德爾(Michael Sandel)執教。桑德爾介紹從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)到密勒(John Stuart Mill)的哲學思想,並鼓勵學生從而探討一些現代議題例如同性婚姻、所得分配、平權法案(affirmative action)等。截至目前,總共有一萬四千名學生修過該課。這門課現在也可以在線上學習。

哈佛人文科學院鼓勵學生進行倫理的思辨,故而提供許多這方面的課程。其中,《中國古典倫理與政治理論》(Classical Chinese Eth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)一課,是哈佛最熱門的課程之一。授課的Michael Puett教授試圖從中國文化中,找到一些具體的、深刻的、甚至有革命性的見解,讓生活提升。

倫理這個課題,在哈佛大學是大學生必修的八大通識教育主題之一,是全體師生必須重視與遵守的規範,且投注了許多人力、物力、財力去關注,並設立相關機構與課程。畢竟,雖然很少人會認爲(或承認)自己是不講倫理規範的人,但研究發現,人們並不如自己想像地理性、没有偏見,因此,常常没有意識到自己已做出了偏袒、包庇、貪功、利益衝突(conflict of interests)等等違反倫理的事情 。倫理與倫理教育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與研究。

(本文主要依據是哈佛倫理中心出版的Ethics at Harvard 1987–2007,以及倫理中心的各個網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