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

教育鬆綁絕對不是請客吃飯

最近台灣對大陸的教育政策有所放寬。一是大陸學生可以來台就學,二是台灣的大學可以到大陸開課。

這原本是好事,但細看內容,不禁讓人不寒而慄。對於大陸學生來台就學,政府強調「三限」,也就是限校、限量、限領域。對於台灣大學赴大陸,限定於開設沒有學位的學分班。

世界各國政府保護人民基本受教育的權利,無可厚非。然而,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不是青年沒有上大學的機會,而是大學高中化。學生以為在大學接受教育像請客吃飯一樣容易。我們先不從經濟學上說明保護主義的禍害,單就目前大學與學生數量的供需關係來看,就可以明白,保護受教權根本沒有必要。

我們可以有更多理由說明,限制外籍與陸籍學生、保護本國學生,完全是個迷思。不過我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: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只是鬆鬆綁而已嗎﹖還是應該從更高的國家競爭力的角度,來看教育開放的問題﹖

我們都知道,交流促進進步,尤其對管理學院而言,交流是非常關鍵的,這理由不下十幾二十條。但如果非台籍學生沒有達到關鍵數量,交流無從發生。交流刺激競爭,但如果來台學生數量無法造成一定的能見度,台灣學生還是無法感受到國際競爭的壓力。這就是從國際競爭的角度理解,開放來台就學,政府不能限定數量的原因。真要限量,也應該是學校的政策。

我們也都知道,影響另外一個國家需要的是長久的工夫,而提供對方學生教育的機會,是最為根本有效的方法。至少美國、歐洲是非常了解這個道理的,所以他們才不遺餘力地推廣留學教育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台灣高等教育不僅不應該對陸籍生限量,還應該研擬獎勵辦法,吸引大陸第一流的學生來台就學。

至於開放台灣的大學到大陸開課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這個政策有等於無。原因很簡單:請問大陸人士有何需要到台灣學校在大陸的學分班修課﹖是讓台商修課嗎﹖就算台商「不謀其利」,發揮失學苦讀的精神,不求學位;台灣有一百八十多間大學,屆時一樣又是同類相食的慘劇。

然而,如果開放陸籍學生取得台灣學位,意義就不一樣了。這樣的政策開放,雖然和所有開放政策一樣,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,但可以馬上激發台灣優秀人才的動能。這是一個國家國際化、增進國際競爭力最基本的第一步。

這些欲蓋彌彰、半推半就的開放政策,加上不准陸籍學生續留台灣等限制,唯一可以預見的效果,就是讓對中國大陸教育政策開放成功、被舊政府認為是彈丸之國的新加坡笑話而已。